南方都市报记者发现,该款空气净化器所属企业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参加双11活动的升级产品销量1.5万台。然而,上述文章很快就被质疑广告营销。被微博认证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的林宏伟就是其中之一。
林宏伟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装修甲醛超标不好,但不能夸大其词,以此为基础推销产品。
“空气净化器新国标增加了指标CADR(洁净空气净化率),也就是说甲醛CADR值越高,除甲醛的净化速度越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鹏毅12月14日告诉南都记者,文章中的除甲醛测试本身对于私测来说问题不大。关键是有选择地使用不同的净化器进行比较。在选定的空气净化器中,涉及的品牌甲醛CADR值最高,无需测试即可得出结论。文章故意突出品牌,因此涉嫌广告宣传。
南都记者进一步发现,在涉事品牌空气净化器的“双11”广告中,前述大V以健康医疗领域资深人士的身份介绍该产品。 6月17日,他在微博上还发了一条商业广告,称自己的诊所用的是该品牌的空气净化器,并已向厂家申请了618福利,“明天起三天,一台机器便宜400。 ”。12月21日,南方都市报记者致电大V,称转发只是为了帮朋友。
有网友分析说,母子、装修、白血病、甲醛等关键词,结合动人的亲情和对比评价,让越来越关注健康生活的家长不得不关注这个问题他们在阅读相关文章时发现装修污染。拥有医疗健康领域资深人士和微博V的双重身份快手号买卖,推荐人很容易给大家自然的信任感。
10月25日,大V在微博发布《我的抗醛日记》。
强烈的引诱和恐吓背后,很多内容经不起推敲
日前,一项针对 2008 名受访者的媒体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有被虚假医疗保健信息所蒙骗的经历。 “隔夜喝茶会致癌”、“在黑暗中看手机容易失明”、“经常仰卧起坐可能导致瘫痪”、“草莓冻干后抗癌功效提高10倍”以及其他与医疗保健相关的虚假信息被广泛传播。
谈及此类文章的共性,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健康传播学副教授周汝南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这些文章大部分是由医疗公司和未经认证的医疗机构。 ”(如古人常用的方法、传统养生理论等)远大于“现代科学”的运用,文章内容大多正面解释产品的功效和好处,但less 暗示副作用、禁忌症等。
南都记者还发现,这些文章中经常使用带有强烈诱导和恐吓色彩的词语,如“提高警惕,不做就会……”等词语,引起观众的恐惧,从而增加阅读量。
“如果有道理,我会分享。”一位经常转发保健文章的中年用户告诉南都记者,虽然有些文章最后会卖保健品或药品,但他通常抱着“我宁愿相信,难以置信”的心态。
以诉诸情感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网络营销方式不仅仅出现在健康养生领域。去年9月26日以来,20个城市先后出台力度不等的楼市调控政策,多地重启限购限贷。包括北京、深圳、南京、杭州等,线上新房、二手房市场数量下降明显,楼市有降温趋势。
在此情况下,深圳某楼盘出现“6平方米鸽笼半天售罄”的谣言,后经证实为虚假信息,已被相关部门查处。当时有专家表示,此举可能是公司试图影响买家的理性认知。
幕后
耸人听闻的虚假信息,主要由帮派和公司经营
当看似“真实”的新闻被证明是虚假的,公众开始质疑,各种虚假信息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假?
南都记者发现,网络上虚假信息的幕后黑手多为黑帮。他们策划营销活动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而在网络虚假信息盛行之时,消息的反转也着实震惊了大众。几经波折,“洛依晓事件”终于悲惨收场。 “伪慈善”直播主播被警方拘留。营销号制造的虚假信息再次印证了“逐利”的本质。
自称是营销公关,捏造“爆款”
也许你对以下几个问题还有印象: 肉松面包上的肉松据说是用棉做的?表情包是日本人发明的,需要付费吗?大米是塑料做的,紫菜是塑料袋做的?虾头上有两条白线,真的是白色寄生虫吗?孩子溺水不到一个小时,能不能用“倒退法”救孩子?今年6月,微信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虚假信息事件,均已确认为虚假信息。
南方都市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虚假信息中,有不少是黑帮以营销、公关公司名义,凭空捏造、拼凑、拼凑资料,制造所谓的“流行”。新闻”以营利。
早在2013年,北京警方对微博大V“秦火火”和“李尔谢斯”(本名秦某、杨某)的刑事拘留就引起强烈反响。经调查,秦、杨等人为增加网络知名度和影响力,先后策划、打造了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吸引粉丝迅速成为网红。两人的背后,其实是一家名为“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的网络推广公司,其目的就是为了攫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2013年,一个拥有312条微博V的超大型网络造谣团伙被武汉警方查处。这些Vs的粉丝总数达到了2.2亿。其背后的推动者名为武汉漫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运营着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网络推广网站”的“水军十万”网站和“神枪手”网站。 “水军十万”网站号称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完成论坛和微博炒作、QQ群炒作、微博粉丝等任务。接到任务后,执行并获得相应的奖励。
所谓的“任务”多为QQ群、微博、论坛上的帖子或跟帖,每个项目的价格从0.1到0.4元不等。 600多名“炮手”分布在28个省市。截至调查,公司营业利润已达100万元以上。
假公益真的是骗钱,已经成为常态
2016年11月,直播平台“伪善”事件遭到舆论谴责。在骗局曝光之前,这些公益直播视频在快手平台上收到了很多“提示”。
当网友还在为网络主播做公益视频,在贫困山区“送礼”“秀恩爱”时,快手主播表示,做公益是为了赚钱,因为内讧。团队。剧情反转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2016年11月5日,《南方都市报》独家披露了“假公益直播”的内幕:这些快手主播在大凉山做公益时“表演送钱” ,他们在直播结束后收回了它。捐款”,为了突出孩子们的痛苦,他们甚至在脸上涂上泥巴以博取同情。 快手主播“黑叔”在视频中透露,在大凉山“做公益”,两个月就能赚60万元。一万”。
事发后,凉山警方成立调查组,制作“伪慈善”视频的主播快手被拘留。 9万元。 快手该公司还发表声明称,已查封并退还涉案两个账户接受的所有“礼物”的涉案金额。
战场
从直播到短视频,网络营销账号交易是三维的
最近,网络食品品牌“三只松鼠”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2月初,“三只松鼠”收到了一封匿名邮件。对方自称是自媒体团队,要求公司出资500万元与其“合作”,否则会披露“相关负面信息”,被“三只松鼠”拒绝。请求,选择通过法律维权。
南方都市报记者发现,业内通过花钱买账号发文章,从而给竞争对手制造舆论压力的方式,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营方式,从最底层做起。产业链花钱“刷粉”,到微博大V充当“水军”,甚至到现在扩大传播领域,在直播、短视频等多个平台上买卖账号进行营销。
法律人士称,自媒体账号买卖对买卖双方都存在很大风险。
自媒体账号交易:有账号卖80万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公众号成为舆论“主战场”,粉丝数量成为衡量一个账号影响力的最直接指标。南都记者从一家专门做“微博和微商”的公司了解到,40元可以购买100条新浪微博转发和评论,380元可以购买1000条博文。
随着“舆论战”不断升级,企业越来越重视实效。购买的假粉丝已经不能满足了。取而代之的是有系统的“水军”,即伪装成普通网民发布特定内容聘请网络作家获取特定信息。
南方都市报记者联系到了曾经经营过三支“水军”的负责人老谢。他将水军分为三类:病毒传播、指定岗位传播和“大V”传播。互联网认证的“大V”是这个产业链中最先进的环节。老谢透露,如果一个“大V”突然发了一篇和自己关注的领域大相径庭的帖子,或者“黑”某个人或某个品牌很久,下面的评论特别多,“99%是海军”。
当网络直播和视频成为流行的传播方式时,网络营销号也将触角伸向了各个自媒体平台,开始在各个传播领域管理“水军”。
随着今日头条、网易等平台账号的兴起,每个人都可以注册成为自媒体运营商,门槛非常低。以“今日头条”为例,个人只要提供经营者的身份证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就可以通过身份证完成实名认证。申请通过后,即可发布信息,获取广告收入。于是,网上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账户交易市场”,随便搜索一下“账户交易”就会弹出上万条结果。
在一个叫“号码多多”的网站上,标语是“自媒体账号可以换钱”。
南都记者在一个名为“A5交易”的网站上发现,各种自媒体账号在售,包括快手号、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开户时间、注册时间、粉丝分布都成为评价指标,直接影响估值。一位卖家告诉南都记者,他们可以提供多个通过身份验证和姓名认证的今日头条账号,可以做任何类型的内容。同时,他们声称“现在做娱乐赚钱”,可以提供很多自媒体运营知识。
一个叫“A5 ”的网站可以轻松购买“今日头条转正数”。
南都记者在一家名为“鱼爪自媒体”的网站上,看到了一则推销账号的广告。 “搞笑视频账号,34W粉丝,4.5万多月收入,发表文章多为视频”今日头条账号,售价80万元,属于企业认证头条账号。南都记者联系网站客服获悉,这个头条号确实在售快手号买卖,头条号已经过认证,买家可以继续经营。
“这个头条号是企业认证的,月收入比较高,不能更改经营主体,可以直接操作这个号,很方便。”记者说。至于账号主题的迁移,客服人员表示目前不支持主题转换,但是可以迁移粉丝。
一个财经头条账户正在鱼座网出售。 18900粉丝头条售价9800元。
网络营销账号已成为企业的“节奏”工具
某公司前市场部负责人与南方都市报记者一起回顾了他所遇到的“海战”。当时,竞争对手发现了公司的产品短板,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稿件发到微博、微信等平台,营造舆论氛围。据介绍,根据粉丝数量和媒体阅读量的不同,每篇稿件的价格都不一样,最高可达10万元。发送后,会在每个群里丢红包,供群内人转发。
如何快速找到对手的产品弱点?上述人士表示,竞品企业通常有专人对对手的产品缺陷进行监控,并定期进行统计。市场部拿到统计结果后,会找专人写文章,因为都是圈内人,文章针对性强,“痛点”一般准确。
此人曾在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群里发现,前一天某自媒体还在“黑”某产品,第二天立马发文吹捧该产品,让人惊叹目瞪口呆。上面写着:“现在很多网络营销号左手收钱发黑稿,右手收钱删除,非常不道德,我们很害怕对付这些自媒体。”
另一位业内人士证实了这一说法,进一步透露,为了影响某些关键人物,企业有时甚至会“准确”购买大V朋友圈或网络营销号负责人,并要求他们转发某个社交媒体帐户。文章。
“在猖獗的海军背后,大家都讨厌,但没办法。这就是现在的生态。如果是公共事件,那是值得大家评论的。讨伐某家公司,原本平和的舆论,被带入了‘节奏’。”业内人士向南方都市报记者总结。
在线帐户的买家和卖家都面临风险
虽然在各种自媒体平台上存在大量的账户在线买卖,但买卖双方的风险也很高。
以今日头条账号为例,南都记者今天看到今日头条写的《今日头条账号用户注册协议》:“禁止赠送、借用、出租、转让或出售账号等,如有违反内容根据本协议,字节跳动有权暂停该账号的使用、注销账号或停止提供服务,且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由此造成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您的通讯中断、清算数据和内容等,由您自费负责。”
对此,广东百高律师事务所的雷建兵律师认为,此类账户交易对买卖双方都存在很大风险。
“卖家的风险是连带责任,因为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如果您使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出售账户,一旦他人发布虚假信息,您将承担法律责任。这是一种连带责任。当然,责任划分要看具体事件,但这里的风险很大;对于买家,您已经购买了一个帐户。如果继续操作,粉丝数量会增加,价值也会增加。越来越高了,但实际上账户还没有过户,所有权还在别人手里。如果卖家看到这个账户运作良好,仍然可以随时提现。买家的运营投资是给别人的,风险也很高。”雷建兵说。
(受访者为化名)
撰稿:南都记者沉鹏王琦见习记者张雅婷
站内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我们,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永久封禁处理.
本文网址:/show-14-1418.html
复制